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9篇
综合类   88篇
药学   9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杨絮  赵华宇  杨玉英 《河北医药》2007,29(6):570-570
剖宫产手术多选用硬膜外麻醉,但对产程已启动或有其他特殊情况、如孕妇不易搬动又急需手术结束分娩时,不便选用,因其操作较复杂,麻醉起效较慢,而宜选用不需改变体位、麻醉起效迅速的全凭静脉麻醉,尤其对母体和婴儿更加有利.本观察旨在比较上述两种麻醉方法对剖宫产新生儿娩出后1 min Apgar评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高龄患者常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肺功能障碍,接受人工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手术风险较大。为确保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选择适当的麻醉及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至关重要。本研究拟评价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高龄患者术后采用持续硬膜外罗哌卡因、芬太尼及氟哌啶混合液镇痛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罗哌卡因臂丛阻滞诱发患者过敏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患者,男,26岁,体重60kg,左前臂尺骨、桡骨及掌骨多发性开放性骨折在利多卡因局麻下行清创缝合术后来本院进一步治疗。术前心电图(ECG)、血、尿常规和凝血功能未见异常,无药物过敏史。麻醉前3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200mg。入室后,采用MP50监测仪(Philips公司,荷兰)测量血压(BP)118/70mmHg(1kPa=7.5mmHg)、心率(HR)62次/min、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8%。开放外周静脉,持续静脉输注生理盐水。行左侧肌间沟臂丛阻滞时,找到异感后回吸无血及脑脊液,固定针头注入0.75%盐酸罗哌卡因(批号20050601,广东顺峰药业有限公司)20ml,边注药边回吸,未见血及脑脊液。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肾上腺素对丁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药效学及药动学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肩部或上肢择期手术患者16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与对照组各8例,分别用含或不含肾上腺素的0.75%丁哌卡因2mg/kg行肌间沟臂丛阻滞。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及药代动力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阻滞完善时间及镇痛时间延长(P<0.05或0.01)。试验组与对照组Cmax分别为0.8295±0.2893ug/ml和0.8898±0.2572ug/ml,Tmax分别为37.6018±8.3461分钟和29.3156±11.1991分钟(P>0.05)。药代动力学参数t1/2Ka及K_(21)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肾上腺素能延长丁哌卡因的阻滞完善时间、镇痛维持时间及吸收半衰期,但对血药浓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瑞芬太尼与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彦普  吴川  陈聚朝  孟庆云 《河北医药》2006,28(10):960-960
我院在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6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腰丛阻滞(LPB)和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SIFICB)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髋部骨折拟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男18例,女42例,年龄65~85岁,BMI 19~27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LPB联合全身麻醉组(L组)和超声引导下SIFIB联合全身麻醉组(S组),每组30例。两组于全身麻醉前行神经阻滞,阻滞起效后进行全身麻醉诱导,术中均采用喉罩通气,维持BIS 40~60,术后采用患者自控镇痛(PCA)。记录神经阻滞操作时间及起效时间,术中麻醉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记录术前、术后4、12、24 h静息和咳嗽时VAS疼痛评分以及术后4、12、24 h舒芬太尼累计用量。分别于术前、术后4、24 h检测血清P物质浓度。记录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L组比较,S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明显缩短(P0.05),闭孔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延长(P0.05)。两组术中麻醉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VAS疼痛评分、术后舒芬太尼累计用量以及血清P物质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腰丛阻滞比较,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操作时间短,且具有与腰丛阻滞相近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脊椎-硬膜外麻醉辅助镇静时脑电双频指数(BIS)与Ramsay镇静评分(RS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拟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20例,均行脊椎-硬膜外麻醉,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1 mg·kg~(-1)静脉输注5 min后以2 mg·kg~(-1)·h~(-1)持续泵注;试验组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1)静脉输注10 min后以0.5μg·kg~(-1)·h~(-1)持续泵注。记录入室时(T_0),椎管内麻醉后10 min(T_1),给药后5 min(T_2)、10 min(T_3)、20 min(T_4)、40 min(T_5)、60 min(T_6),术毕(T_7)和术后1 h(T_8)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BIS值、RSS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检验分析RSS与BIS的相关性。结果两组T_3~T_5时的HR均较T_0时降低(P<0.05),且试验组HR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__2~T__5时的MAP均较T_0时降低(P<0.05),且对照组MAP低于试验组(P<0.05)。两组镇静深度均满足手术要求,对照组和试验组的BIS值与RSS均呈负相关性(P<0.05),r值分别为-0.85和-0.88。试验组呼吸抑制、低血压和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较丙泊酚,右美托咪定辅助老年患者镇静时不良反应发生少,BIS与RSS相关性良好并能够达到使用丙泊酚时的水平,BIS是评价镇静深度的良好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地佐辛与芬太尼不同剂量配伍用于腰椎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全麻下行腰椎手术患者200例,男124例,女76例,年龄35~50岁,体质量60~70 kg,ASA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40例。各组PCIA泵药物配制为:芬太尼(F)组为芬太尼18μg/kg,配伍1(DF1)组为地佐辛0.3 mg/kg+芬太尼12μg/kg,配伍2(DF2)组为地佐辛0.45 mg/kg+芬太尼9μg/kg,配伍3(DF3)组为地佐辛0.6 mg/kg+芬太尼6μg/kg,地佐辛(D)组为地佐辛0.9 mg/kg,每组泵中均加入昂丹司琼8 mg和生理盐水共配制成100 ml,各组背景输注速率2 ml/h。于术后2、6、12、24及48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价镇痛效果,并于入手术室后10 min及术后2、6、24 h采集静脉血测定血糖(Glu)及血浆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浓度。结果与F、D组比较,DF1、DF2、DF3组术后2、6、12 h及24 h VAS评分和术后2、6及24 h Glu、血浆Cor、E、NE浓度均降低(P<0.05或0.01);与DF1和DF3组比较,DF2组术后2、6、12及24 h VAS评分和术后2、6和24 h Glu、血浆Cor、E、NE浓度均降低(P<0.05或0.01)。结论地佐辛与芬太尼不同剂量配伍PCIA镇痛效果及减轻术后应激反应作用均优于二者单独应用,且以配伍2(DF2)组应激反应最低。  相似文献   
9.
器官移植技术是20世纪人类医学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自南非医生 barnard 于1967年成功进行世界首例人类原位心脏移植手术以来,随着手术的标准化、离体心脏保存技术的进步、经静脉心内膜活检技术的开展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使得心脏移植手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心脏作为人体单一器官其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有学者称心脏移植手术依然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疾病“金标准”[1]。随着越来越多的边缘器官的应用和保存方法的改进,采用机械灌注保存供体器官也越来越引发关注,虽然目前尚不明确这种方法是否完全优于传统冷藏保存。本文旨在阐明离体心脏器官保存液和保存方式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肌肉骨骼系统慢性疼痛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疼痛。目前,国内外医师对慢性疼痛的认识、临床实践环境、镇痛药物种类/使用经验/了解程度、医保药品收录均有差异,故有效、规范化的慢性疼痛管理显得尤为必要。因此,亟待制定完善的、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等因素的跨学科慢性疼痛管理共识,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对慢性疼痛的认识与重视、规范指导慢性疼痛的管理,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消除患者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维度的痛苦体验,在治疗患者原发疾病的同时,改善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社会功能需求。通过查阅文献,本共识专家组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经过反复讨论和通信修改,对肌肉骨骼系统慢性疼痛管理达成共识,供广大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